一、专业简介
英语专业始于1979年呼伦贝尔盟教育学院英语大专班,合校以来,1995年招收英语教育专科生,1999年招收蒙授专科生,2005年招收英语专业本科生,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授予权。英语专业始终以服务内蒙古中学英语教育事业发展 ,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应用型英语教育人才。
英语专业是学校翻译硕士的重点培育专业,2021年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单位,拥有热爱教育事业、教学与科研能力较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其中包括英美外教、自治区草原英才、自治区突出贡献青年专家等。多门课程是校级金课和特色课程;多媒体教室、语言实训室、翻译实训室、微格教室等教师技能实训室齐全;实习实训基地中学9个;与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后贝加尔国立师范学院等多所国内外高校开展学术交流、互派学生交流学习等活动。近年来,本专业适应新文科建设新需求,守正创新,持续改进教学模式、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思政体系,育人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
二、专业培养目标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根据时代要求,立足呼伦贝尔,服务内蒙古,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和语言基本功;掌握相应的中国传统文化、英语国家文学与文化知识,具有跨文化沟通与交际能力;掌握对应青少年成长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外语学习规律及特点,具有能够较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中学英语授课的教师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科学精神、批判思维和解决中学教学实践一般问题的技术与科研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责任、创新精神、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能力,能够胜任现代中学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专业化、应用型的英语教师。
(二)目标内涵:
1.职业素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自觉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懂得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发展规律,热爱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工作,对教师职业有强烈的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师德修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有扎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情怀。能够运用基础教育德育原理与方法,有效开展德育教育,有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专业能力: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英语学科研究方法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较好的英语学科教育教学技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开发校本课程,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
3.技术素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新媒体技术,了解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外语学习方式的变化,能结合互联网+语言教育,因地制宜地开展英语教育、心理健康和成长成才教育。
4.文化底蕴: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掌握中华传统文化、了解英美文化,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沟通与合作能力,能够引导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增强身份认同感。
5.发展能力:具有较强的反思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能够关注英语学科前沿,结合教学实践开展深入研究,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紧跟国内外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动向和前沿,能够将专业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
三、毕业要求
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62学分,具备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学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综合成绩合格,毕业答辩合格、实践环节合格,获得普通话二级乙等证书,无学校有关学籍管理中规定的不准予毕业的相关记录。根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与新时代国家发展需求,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制定本专业师范生经过四年专业学习与技能训练后所应达到的毕业要求如下:
1[师德规范]
1.1遵章守纪: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教育为新时代国家基础教育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2思想基础: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1.3道德情操: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有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
2[教育情怀]
2.1从教意愿:对教师职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
2.2职业态度:具有较好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事业心、进取心。
2.3价值引领:有正确的价值观,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3[学科素养]
3.1英语知识:了解英语学科基本体系,掌握相关学科基本知识结构体系,熟练掌握英语学科所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3.2英语能力: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解决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问题,胜任中学英语教学工作。
3.3英语素养:了解英语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动态,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4[教学能力]
4.1教学设计: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够依据中学英语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教学设计。
4.2教学实施:具有科学研究的意识,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恰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准确生动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实施教学,使学生获得良好体验。
4.3教学评价:运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进展和学习效果进行多元化评价,并能依据评价结果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5[班级指导]
5.1德育为先: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增强德育理论素养,具有班级德育工作能力。
5.2班级管理: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特点,了解班级管理的策略和班集体原理与方法,能制订班级工作计划、组织班级教育活动、了解学生情况,指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5.3学生评价:掌握评价学生的方式、方法和技巧,具有很好的与其他教师和学生家长沟通合作的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6[综合育人]
6.1课程育人: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参与并引导学生德育、心理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全程育人、综合育人意识,理解英语学科育人价值。
6.2社团育人: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熟悉校园文化,具备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的能力。
6.3主题育人:通过专题讲座、课程思政、教育实习等方式,要求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智育、德育和综合实践素养。
7[学会反思]
7.1自我反思:具有自主学习进行知识更新的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适应发展的能力。
7.2思辨创新:具有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立足于对中西文化的了解,能够反思、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7.3实践反思:养成从不同角度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保持和增强自我竞争力,满足个人职业发展与全面发展需求。
8[沟通合作]
8.1合作学习:具备团队协作精神,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具有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8.2表达阐释:具有较强的学习、表达、交流和协调能力,能就专业问题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以及与业界同行进行沟通和交流。
文化交流: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意识,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推广和传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详细内容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