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我校资助育人工作要求,引导受助学生树立诚信观念、感恩意识与励志精神,切实将资助工作与思想教育深度融合,2025年3月,我院围绕“资助育人 筑梦铸人”主题,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多元形式开展系列教育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背景:以资助为基,以育人为本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为解决“重资助、轻育人”问题,我院以“诚信、感恩、励志”为主线,构建“经济保障—思想引领—行为养成”一体化教育体系,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设计,将资助政策解读与品德培养相结合,助力学生在获得经济支持的同时,实现精神成长与价值提升。
二、活动开展:多元载体浸润,分层递进育人
(一)诚信教育:筑牢契约精神,强化法律意识
1.政策解读与案例警示:各班级召开“诚信资助与法同行”主题班会,通过解读《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征信业管理条例》等政策文件,结合“失信被执行人”、“校园贷陷阱”等真实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诚信还款与个人信用的关联性,累计开展班会15场,覆盖全院600余名学生。
2.诚信承诺与契约实践:组织受助学生签订《资助诚信承诺书》,将诚信教育融入贷款申请、奖助学金评定等日常管理环节,同步开展“诚信知识竞赛”线上答题活动,参与率达95%,以“承诺+实践”双轨机制强化责任意识。
(二)感恩教育:传递温暖力量,培育反哺情怀
1.“感恩于心 回报于行”主题班会:通过分享脱贫攻坚中的资助故事、播放受助毕业生回访视频,引导学生感悟国家、学校、社会的关爱,鼓励学生以“志愿服务”等形式表达感恩。
2.“微光成炬”实践行动:结合学雷锋纪念日、清明节等节点,组织受助学生参与校园环境整治,将感恩教育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形成“受助—感恩—回馈”的良性循环。
(三)励志教育:树立榜样标杆,激发奋斗动能
1.“筑梦路上 榜样同行”演讲比赛:邀请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勤则通奖学金获得者、国家助学金获得者,通过演讲讲述“从受助到自助”的蜕变故事。
2.“励志筑梦”征文比赛:面向全院学生征集励志故事,形成“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激励身边人”的育人氛围。部分获奖学生主动担任新生班导,结对帮扶困难学生,传递励志正能量。
三、活动成效:从入脑入心到见行见效
通过政策普及与案例警示,学生对资助政策知晓率从75%提升至98%,国家助学贷款到期还款率达100%,无逾期违约情况;学生表示“明确诚信还款与个人征信的关系”,法律意识与契约精神显著增强。
四、活动亮点:精准融合日常,构建长效机制
1.“日常管理+专题教育”双轮驱动:将诚信审查纳入奖助学金评选流程,在学生申请、资格复核等环节嵌入诚信教育;通过班级日志、谈心谈话动态跟踪受助学生思想状况,实现教育内容与管理场景无缝衔接。
2.“学生主体+榜样引领”双向互动:改变传统“单向灌输”模式,邀请受助学生担任活动主讲人、志愿者,用亲身经历增强教育亲和力。
3.“线上线下+家校协同”三维覆盖:利用短视频平台宣传资助政策动画、励志故事合集;向家长寄送《致资助学生家长的一封信》,通报学生受助情况与成长表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网络。
五、不足与展望
活动虽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个别活动形式创新不足、对特殊学生群体(如非受助学生)的辐射效应有限等问题。未来,我院将持续优化教育载体,探索“资助+心理育人”、“资助+实践育人”融合路径,建立“识别—教育—跟踪—反馈”全链条育人机制,让资助工作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助力器”,更成为品德培育的“孵化器”,真正实现“资助一人、温暖一家、影响一片”的育人目标。

